监管部门进场督查 银行收缩票据业务“×× 集团的票不能收,票面金额超过 1 亿元的不能收……” 某股份制银行华南地区分行人士王旭(化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在银监会 “三三四” 排查紧锣密鼓开展之际,该行总行收紧了票据业务。业内人士表示,银行收紧票据业务应该与近期地方银监局 “进场” 督查相关。银监会发布的信息显示,5 月份以来,各地银监局密集开出 “罚单”,其中票据业务是 “重灾区”。近年来,银行票据业务大案频出,对这一领域的现场检查成为地方银监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多家商业银行调整了票据业务的策略:合规第一、利润其次。 票据业务 “罚单” 频出 多地银监局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目前 “三三四” 排查正加紧推进。多数地区的商业银行自查阶段已基本结束,地方银监部门陆续 “进场” 开展现场检查。 江浙地区银监局人士说:“近期的排查都是一些常规动作,但我们每年都会有检查重点。由于近两年银行票据业务出了几件大案,所以这一领域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 5 月 16 日,新疆银监局披露了 15 张 “罚单”,相关银行合计被罚 95 万元,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 22 万元。其中,票据业务是 “重灾区”,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案由)包括未对贸易背景真实性进行尽职调查、未严格监督票据资金、信贷资金被挪用为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等。 上海银监局 5 月初披露了 8 张 “罚单”。其中,工商银行因票据业务违规被罚没约 487.4 万元。其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是,该行在 2014 年与 3 家银行进行资金融通时实质未见票,已脱离票据业务实质。同时,该行超授权开展 “他行代理保管票据业务”,内部控制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 知情人士表示,银监局从现场检查到发现问题,再到开出 “罚单” 需走一个较长的流程。目前 “三三四” 排查的现场检查阶段刚开始,预计后续各地银监部门还会披露不少针对票据业务的 “罚单”。 个别企业票据被拒收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票据 “空转” 是银监局风险排查的重点,主要包括:是否存在循环开立无真实贸易背景的承兑汇票并办理贴现,套取保证金,虚增存款和中间业务收入的情况;是否存在通过组合运用卖断、买入返售、买断转贴等方式,将票据在资产负债表内转移出去逃避信贷规模管控、赚取买卖差价的行为;是否存在违规配合客户办理无风险敞口、无真实贸易背景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进行套利导致资金在银行体系空转等行为。 面对监管升级,不少商业银行调整了票据业务策略:合规第一、利润其次。于是,个别企业的票据成为银行 “规避” 的对象。王旭表示,这段时间,银行同业之间基本形成默契:×× 集团的票不能收,西北地区某公司的票也不能收。“这两家公司的票有两个特点:一是票面金额特别大,二是基本不能提供真实的贸易背景。说白了,他们开票就是为了融资,这种票基本一查一个准。” 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纪委书记姜风旭此前撰文指出,商业银行为规避信贷风险和完成考核指标,时常将重心向风险低、时限短的票据融资倾斜,经常通过中介服务机构介绍票据融资客源。有的中介机构更是利用掌握的银行票据融资信息优势收购票据,为客户制作虚假交易资料,利用变造、伪造或重复使用跟单资料等手法,轻易骗取获得非真实贸易背景的贴现融资,从中赚取差价或提成佣金。这类票据不仅增大审核难度、放大承兑行信用风险、助推 “融资票” 的蔓延,还蕴藏着较大信用风险和操作隐患。 业内人士表示,票据业务近年来风险频发,主要与业务快速扩张有关。一方面,个别银行为了扩大业务规模而违规办理票据业务,留下风险隐患;另一方面,银行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查询手段落后、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不断积聚。 2016 年年报显示,多家上市银行的票据业务高速增长。例如,工商银行 2016 年末的票据贴现比上年末增加 1979.41 亿元,增幅达 37.9%;中国银行较上年末增加 456.46 亿元,增幅达 22.6%;民生银行较上年末增加 867.16 亿元,增幅达 109.65%。 压票据 保信贷 “除了个别企业的票不收,7 月到期的票也不收,收益达不到要求的票也不收。总行要求收益率达到 65 个基点的票才能收,其他银行可能 40 个基点就收了,这进一步加大了我们收票的难度。” 王旭表示,今年以来流动性持续偏紧,银行应付季末考核 “捉襟见肘”,7 月到期的票据会增加银行的兑付压力。同时,银行资本成本不断抬升,导致其主动收缩票据业务。 券商分析人士表示,一般而言,在货币政策从紧和稳健阶段,金融机构会压缩票据贴现和转贴现业务,并将其作为季初与季末调整信贷规模的工具;在货币政策适度宽松阶段,金融机构会通过增加票据贴现量来迅速做大信贷业务。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可能出现 “压票据、保信贷” 的情况。 某股份制银行人士说:“目前来看,不少地区的不良风险在见顶回落,所以信贷投放的收益率会超过票据贴现。在资金成本攀升、总行又强调收益的情况下,压缩票据、保证信贷资金当属情理之中。” 王旭表示,今年多个监管部门强调金融去杠杆,在这种趋势下,商业银行去杠杆首先从票据、同业等业务着手。“监管部门明确要求不能‘抽贷’,否则如果出了问题,从总行到分行都要罚款。因此,要去杠杆,同业、票据等业务自然首当其冲。” 分析人士预计,在监管收紧、金融去杠杆大趋势下,下半年票据利率或难以下行,票据融资规模可能进一步收缩。央行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一季度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 2.66 万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减少 1.08 万亿元。另据最新数据,兴业银行、邮储银行上调部分电子票据的期限利率。 |
扫描二维码,加我微信